“战火之后,乌克兰朋友看我的眼神变了”
周末的后台非常热闹,无数人来教育哥:你真的不懂,乌克兰局势是这样的…
哥相信大家本心都是善良的,你们的评论都非常有价值很有大局观,不少都超出了我的认知,达到了我无法企及的高度。
作为一个非政治军事领域的无知自媒体人,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通过文字,关注一个个具体的人。
这个世界太复杂,疲于思考,就容易陷入了“标签化思维”的桎梏,用简单的标签,去理解由无数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群体。
比如这两天我看到很多言论,从乌克兰国内少部分“新纳粹”极端分子说起,衍生到全体乌克兰人不值得同情。
以偏概全的逻辑,确实能让远在在千里之外的人甩掉心理包袱,肆意口嗨。
用米兰昆德拉的话说,有些人在和平的时候才最狂热,在炮弹落在身前时才最平和。
而在乌克兰的中国同胞,炮弹正落在他们身边。
这是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哥迷小A(为保护隐私,本文中的哥迷皆为化名)昨晚在家拍下的一幕,远处的加油站爆炸了。
他们现在不能随意行动,即使是白天也在“宵禁”。
如果违反了“宵禁”,哪怕只有一会儿,也会遇到严重的后果。
(小A收到的通知)
据另一名在基辅的哥迷小B说,这名中国留学生不光是手机被摧毁,还被打得很惨。
小A和小B都反应,国内一些不恰当言论被当地媒体转载,引发了当地人态度的转变。
小B一位同是在乌华侨的朋友住在基辅市中心,因为有不明身份的当地人在他家门口鬼鬼祟祟的活动,受到了不小的惊吓,小B安抚了一晚上才镇静下来。
小A有一位乌克兰本地朋友,本来对中国人十分友好,前几天还在微信朋友圈里跟中国朋友分享急救包信息。
小A说,这位朋友本来还想拍一个视频,用中文介绍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告诉大家怎么躲避,但看到媒体关于中国网友的报道,迟疑了,最后取消了计划。
小B觉得很无奈——
我明白,发表不恰当言论的网友,只是极极极少部分,远不能代表全体国人,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,来自于一些恶意炒作。
究竟哪一方的过错更大、推力更多,哥无法回答,但当下的燃眉之急是在乌同胞的安全,正如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先生说所说的那样:
“目前,乌克兰人民很困难,也很难受。这种心情换了任何一个国家,都一样。我们要理解他们的这种心情,不能刺激他们。我们要拿出我们中国人民一向具备的友好和理性。”
小B和我说,对他们仍然友好的基辅当地人也不在少数。
他的乌克兰邻居就说——
进入庇护所时,他们和当地朋友也是互相鼓励。
(小B所待的庇护所)
这个庇护所里设施算是齐全的,有水有电有供暖。
但小B昨晚依旧一晚没睡着,心乱如麻。
而且他妻子也醒着,他不敢露出半点疲态。
等到今天早上走出庇护所回到家,看到妻子睡着后,他终于撑不住了:“一瞬间觉得好累。”
长时间处在紧绷精神,往往会在之后情绪崩溃,更有甚者,会通过污言秽语攻击他人,来缓解内心的恐惧。
小A说,他所在的许多华侨群里,每天都要吵个两三架。
只有代写小哥,还在敬业地发广告……
当然,不理智的人总是少数。
小B在读的学校在交火激烈的地区,因为冲突发生的太突然,很多中国留学生根本就没有生活物资,靠着留学生会和当地华人商会的资助才度过了难关。
我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与所有在乌中国人都取得了联系,现在情况过于复杂且危险,等待时机成熟,就会进行撤侨。
在结束谈话前,小B发给了我一段话:
“经历了这次战争,我每天的心态都不同,早晨睁开眼,看到妻子,我们都还活着,都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。”
哥回想起昨天出门吃饭,路过的每个包厢都在谈论俄乌局势,大家满面红光地指点江山针砭时弊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。
我知道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,每个人只关心自己关心的事情,大家都是普通人,这也并无大碍。
哥只是觉得很吊诡,经历过战争的人期待和平,处在和平中的人幻想战争。
我倾向反战,不分什么俄罗斯,什么乌克兰,什么美利坚。
见鬼,我讨厌的是战争本身。
adalineyang@tencent.com
来呀 一起搞事情